启动 为了不让外国“卡脖子
李强介绍的这种膜,专业术语叫ITO(氧化铟锡)靶材。他用了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方法,介绍这种靶材的基本概况和应用。实际上,ITO靶材是一种通过复杂工艺制造出来的高科技新材料,它是氧化铟、锡粉末混合物按严格比例混合后,经过一系列生产工艺加工成瓷砖形状的坯体,再层层摞叠在一个特制的炉子里,在高温环境中烧结形成的瓦灰色陶瓷半导体材料。ITO靶材通过磁控溅射方式气化溅镀到玻璃基板或柔性玻璃基板上,就可以用来制作液晶显示器、平板显示器、触摸屏等,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而就是这种技术,过去我国一直被外国“卡脖子”。“我国是有原材料优势的,我们不能被外国这样'卡脖子’。”该公司副总经理林杰良回顾公司成长历程时,语气十分激昂。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90%以上的平板显示器件生产和ITO靶材需求市场都集中在亚洲,尤以中国市场需求最大。虽然我国铟、锡矿储量世界第一,而且每年我国ITO靶材消耗量上千吨,但高端靶材基本依靠进口,核心技术长期被美日韩等国垄断。
不想被“卡脖子”就要自主创新,有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上有话语权。2019年底,中山智隆在板芙启动了制造基地建设,立志于通过自主研发实现高端靶材国产化,全面取代国外进口,不让中国制造被人“卡”住脖子。
突破 自主创新填补技术空白
5年过去了,如今的板芙经济开发区面貌焕然一新,区内新型工业园区井然有序,现代感和科技感扑面而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5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坑’。"林杰良说,5年的时间,不但先进厂房在板芙经济开发区平地崛起,把空地的“坑”填了起来,技术的“坑”也被他们填补了。
技术“填坑”的过程艰辛又坚定,因为技术壁垒都很高,横在他们面前的,是国外一道又一道封锁线--技术保密、无资料可査..2020年,材料学博士葛春桥加入到刚成立不久的中山智隆,成为公司的研发总监,带领团队寻求突破封锁线。
由于皆无资料可供参考,葛春桥带着团队每天泡在实验里,大家“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一组组数据的对比、分析和优化,寻找全套工艺的突破和控制的关键点。这个过程中,又遇到新冠疫情,幸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实验得以持续进行。
终于,经过无数次尝试,葛春桥带领团队成功兑现了当初的“豪言壮语”。他们在粉体合成、成型、烧结等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并不断改进工艺,实现从实验到量产的突破。团队先后开发异型旋转ITO靶材、高迁移率多元复合氧化物靶材、高迁移率低电阻率异质结光伏电池用复合氧化物靶材与细晶高反射率银合金靶材4个创新产品,破解了高端氧化物半导体溅射靶材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了高端靶材国产化。在此过程中,中山智隆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和汇艺流程,公司获得授权的各项发明专利超过30项。
加速 产品卖到国内外带来营收翻番
破解了“卡脖子”难题后,市场的红利也随之而来。
如今,中山智隆的靶材类产品不仅成为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超视界、乐金显示、三星显示等国内外知名液晶面板企业的长期供应商,而且公司制造的ITO靶材还出口到国外,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出口的历史转变。
目前,中山智隆已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现阶段,中山智隆正在加快推进特种高纯功能靶材项目建设,“未来我们将会形成显示屏、光伏、储存器、半导体芯片四大行业领域的靶材研发生产格局。”2024年的营收比2023年翻了一番,让林杰良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中山智隆的发展轨迹,是当前板芙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板芙镇党委政府励精图治,建设“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积极引进和培育新材料、智能数控、专用设备、精密模具等新兴产业。今年,产业园迎来了它最大的机遇获评省级经济开发区,而且以镇街命名的经济开发区在全省也实属罕见。
如今,板芙智装园已完成一期6100多亩的基础建设,引进企业33家。其中,上市公司投资项目10个,知名外商投资项目7个,国家级小巨人及省市专精特新项目11个,“总投资超过15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300亿元,呈现高新化、智能化、国际化和资本化特点。"在板芙镇政府副镇长王跃看来,有了越来越多的“小巨人”,板芙“智造”小镇不再是梦。
电话:0760-23475212
邮件:zhilong2019@zhilong.pro